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世界百事通!谁拖累了民生银行?

2023-05-31 20:35:53        来源:   互联网

截至2022年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29亿元,增幅4.36%;负债总额达到6.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4%,其中吸收存款总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5.77%。

2022年末,民生银行吸收存款总额为3.99万亿元,同比增长5.77%。其中,个人存款贡献较为突出,同比增速为23.64%,达到1.02万亿元,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25.56%,比上年末上升3.69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活期存款占比32.64%,定期存款占比67.19%。

资产方面,民生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 公司贷款和垫款增幅最大,达到4.12%;而个人贷款和垫款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民生银行表示,绿色信贷、制造业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67.65%、13.79%、8.76%,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资料图】

从行业来看,民生银行的对公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这行业上。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总额5233.43亿元,在公司贷款中占比最高,达12.64%,同比增加1.65%;制造业贷款总额3963.08亿元,同比增加13.7%;房地产业贷款总额3633.44亿元,同比增加0.8%。

民生银行表示,为了优化信贷布局,在不断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这重点区域贷款占比稳步提升。 截至2022年末,重点区域贷款占比达到60.26%,比上年末提升1.27个百分点。 此外,2022年,民生银行超额完成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90.51亿元,增幅8.76%。

从财报来看,民生银行2022年的资产质量有所提升。

截至2022年末,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693.87亿元,对比2021年下降29.51亿元;不良贷款率1.68%,比上年末回落0.1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总额823.6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3.64亿元;逾期贷款率1.99%,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一共实现了“四连降”。并且,逾期90天以上、6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均小于100%。

此外,正常类贷款以及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也都出现大幅下降,分别为0.4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由2020年的30.6%大幅回落至2022年的19.38%,预示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2022年末,民生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17%,比上年末提升0.13个百分点;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1%,比上年末提升0.18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为13.14%,则比上年末小幅下降0.5个百分点。

但是,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42.49%,比上年末下降2.8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9%,比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对标于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150%而言,民生银行显然还有一定差距。同为第一组,2022年中信银行单拨备覆盖率达到175.72%,浦发银行为159.04%,邮储银行则高达385.51%。

净息差降幅最大

民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为落实国家住房金融政策,积极支持刚需、改善类客户购房需求,全年投放个人住房贷款700.27亿元,报告期内为客户办理提前还款714.22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3.01亿元;其中按揭贷款余额5703.9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17.95亿元,降幅3.68%。

提前还贷,意味着利息收入会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净息收入乃至净息差。而且,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民生银行的存款增速是要高于贷款增速的,加上受利率调降、金融让利实体等因素影响,贷款利率整体走低,导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有所压缩。

虽然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都有明显下行,但民生银行是降幅最大的,2022年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至1.6%。相比之下,2022年四季度银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91%,同一梯队的浦发银行为1.77%,中信银行为1.97%,邮储银行为2.2%,均高于民生银行。

而且,这已经是民生银行连续两年净息差下滑了,2021年净息差由2.14%下行至1.91%,由此来看,两年时间里,民生银行的净息差已经下行了0.54个百分点。

净息差代表着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民生银行在这一指标上排名垫底,值得警惕。金融证券专家何晓宇对媒体表示,要想扛住净息差下行的压力,银行应该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但前文也提到,中间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并非民生银行的支柱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为24.57%,并且下滑幅度还高于利息收入。财报显示,2022年民生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1.96亿元,同比减少38.64%,占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的32.96%。

大股东隐患仍在

有业内人士认为,民生银行之所以表现出盈利指标与资产质量指标反向发展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民生银行在尽可能地卸下历史包袱、平稳过渡所致。

而这一包袱集中在房地产业上。财报显示,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总额高达155.45亿元,居行业之首,较上年末增加59.7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28%,仅次于采矿业,较上年末增加了1.62个百分点。

“存量风险基本化解完成”,民生银行副行长袁桂军在业绩会上表示,2020-2022 年,民生银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和存在风险隐患的资产超过3000亿元。

在这类资产中,泛海集团占据着重要角色。在民生银行2000年发行上市前,泛海集团就持有民生银行9.42%股份,截至2022年末,仍是民生银行第股东,直接持有其4.12%股份。2021年底,民生银行还曾宣布,要给予泛海控股集团最高授信额度216.05亿元,额度有效期2年。

但随着房地产业遇冷,泛海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也拖累了民生银行。

“泛海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在整体经营中占比较大,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营困难,目前主要通过资产处置偿还债务,短期内难以缓解困难。”据袁桂军披露,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银行对泛海集团的贷款余额212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0.19亿元。

民生银行也与这位大股东走到了对簿公堂这一步。2023年1月,民生银行起诉泛海控股及其董事长卢志强,案件涉及金融借款合同,涉案金额达到70.18亿元。

民生银行是国内首家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相对分散。 除泛海集团之外,最大股东为大家人寿,占比超过16%。但大家人寿的前身是破产清算重组的安邦保险,亦存在着不确定风险因素。一旦大股东出现问题,民生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动摇。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民生银行在“静待黎明”,但目前看来,营收盈利指标下滑严重,资产隐患仍在,民生银行要想穿过黎明前的黑暗,或许还需要不少时间。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