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市的最美城区之一,素有“楚天首县”之称的江夏一直以来都是值得人们所探索、所向往的。
(资料图)
不论是山水,风物,还是历史、人文,在这面积达2009平方千米的古老土地上,江夏的美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山水人家,诗画江夏。
118座山体, 136处湖泊,每一个生活在江夏的人都是活在风景里。最高的山有八分山(区境内最高的点,海拔 273米),最大的湖有汤逊湖(据悉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积47.6平方公里),山水之间,赏心悦目。
在汤逊湖面前,八分山的高度也许会失去色彩。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八分山的深度是藏有乾坤的。
武汉人对八分山的熟悉,可能是源于“一场日落”。前两年的某一天,“八分山日落”火遍全网,无数武汉人争相打卡,这不仅带火了八分山,也带动了江夏旅游。现如今,只要在社交平台搜索“武汉爬山好去处”“武汉周末爬山”等关键词,八分山必定在榜。
八分山地处江夏纸坊镇附近,其山巅可一览江夏全景,海拔 273米。
此山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八分山”。《建康录》曰:“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分八字,数不及九”,指的就是八分山。
八分山蜿蜒回旋,山峦环抱,如巨龙卧波。山中有寺、有洞、有窟,被誉为“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清代时,八分山还为省会朝山。而这一寺一洞一窟,则是八分山的“乾坤所在”:慈云寺、白云洞、石窟寺。
山里藏着一座“皇家寺院”
掩藏于葱茏林木之间的慈云寺,相传是一座千年的皇家古寺,历史上曾得到唐太宗、宋孝宗、宋光宗等多位皇帝赐封和大力护持。慈云寺原名灵济南,始建于唐贞观元年,2011年重建。
据《江夏县志》记载:唐贞观元年,舆骆禅师云游至此,立杖出泉(无论久旱、暴雨,两不盈涸,人称“飞锡泉”),禅师依泉建寺,唐太宗闻之大喜,赐名灵济南。由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恭按皇家寺院规格督修,后成为唐宋时期佛教圣地。
南宋末年,金兵袭扰, 民不聊生。济公在此念经七天七夜,度化出“油盐井”救济百姓。宋孝宗为表彰灵济南,特赐封“嘉泽侯”,八分山“油盐井”也因此成名。
南宋绍熙四年,宋光宗又加封“显应”二字。南宋庆元六年遇大旱,地方官奉旨祷雨,大获甘霖,遂成丰年,宋宁宗又赐名“灵惠”二字。
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回乡省亲,见八分山得自然之精华、慈云寺显山水之灵气,便写下:八洞仙子拍肩来远瞩高瞻一带湖山过眼晓,分山龙王灵气在兴云沛雨万家烟火祝馨香的楹联。
白云洞:万年前形成的天然大溶洞
地处八分山南麓山脚下的白云洞,是一个纵穿于一座石山的天然大溶洞,全长200-300余米,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后洞组成,洞中冬暖夏凉,泉水淙淙,据考证距今大约1.8万年至1万年,传说与黄鹤楼相连。
整个溶洞并不大,但支洞不少,有青龙洞,勇夫洞、懦夫洞等,为了游人安全,有些支洞未对外开放,但也并不妨碍人们对白云洞的探索。
洞内的钟乳石在经历数万年光阴所形成后依旧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人前,并非像其他溶洞景区那般五彩缤纷,眼花缭乱。
穿过前洞、中洞,抵达“天井”,忍不住发出赞叹之声——抬首,豁然开朗,青山叠翠,仿佛自己是置身在一个神秘的“天坑”之中。江夏县志》载称:“人进洞陈折半里,仰见天窦。”
站在这里,左右各有两个出口,且是两道完全不同的风光。左边为陡峭的天窦门,向上攀登可达白云洞顶,见另一番景色。传说这是玉皇大帝赐予白龙神的出入龙宫的通天之门,白龙神由此上天成“天龙”,又称天龙门。
向右则曲径幽处,步步生莲,洞穿洞,溪水轻缓,十分清爽,富有古老的东方意境。当我看到这一幕时,脑海里不禁出这样的一幅画面:唐代一僧人漫步莲花石,听山林鸟语蝉鸣,看河溪游鱼戏水,他轻轻挥袖,那番古意散发着一份“雅”的气息。
踩着形似荷叶的“浮莲”,再沿着几层石阶便到了白云洞的半山腰上,这里林木苍翠,给我一种园林之感。
石窟寺:武汉地区唯一现存的石窟寺
洞小,大有乾坤,指的就是武汉白云洞。
此处乾坤就是洞内的石窟寺。白云洞前洞壁石上的“无梁殿”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所书(熊廷弼与江夏渊源颇深,青龙山下的熊廷弼公园值得一探究竟),则表明了白云洞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溶洞。
《江夏县志》记载,唐贞观年间,骆禅大师云游至八分山慈云寺,在八分山下“白云洞”建一石窟寺,立有佛像一尊。从此“白云洞”石窟寺成为百姓祈福云雨,祈求五子登科之地,后世官宦名流慕名前来,增刻题刻。
如今洞内所遗留下来的明代、清代石刻则能佐证一二。但最珍贵的可能还是那一尊唐代立佛。
大佛带底座高约3.6米,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1982年,当地修建白云洞内道路工程时发现了这尊石像,但出土时并不见佛首和底座。
专家依据其形态和衣饰特征推测为唐代石佛,并根据这些特征修复了佛首和莲花底座,立于出土原址。“石窟寺”之证实由此而来,为武汉地区仅有的石窟寺文物类型,是武汉地区现存唯一的石窟寺。
八分山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海拔高度吸引了不少武汉人来此爬山、看日落、或沿着环山绿道骑行、徒步,或寻得一块幽静之地搭帐篷、玩露营。但我最难忘的还是山间的古寺、山脚的洞窟。
一寺一窟,构成了八分山的古朴与厚重。一山一林,促就了八分山的清幽与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