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世界微动态丨推动旅游与非遗融合 乌江寨景区这样做

2023-04-25 16:47:06        来源:   多彩贵州网

(本网记者 申晓美)从前的一片白地到如今的度假新地标,乌江寨景区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运营一年多来,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

令人好奇的是,备受“青睐”的乌江寨是如何在发挥传统村落特色优势的同时,推动旅游与非遗传承共同发展。在2023贵州非遗季“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传统村落建设与非遗传承保护论坛上,乌江寨景区董事长田茂刚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进行了答疑解惑。

把握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旅游项目


(资料图片)

乌江村地处乌江一级支流,属丘陵谷地,原始黔北民居村落保存完好,不仅有陈公祠、古法造纸遗址、古戏台等传统建筑,还有踩山节、牛王节、采桑节等传统习俗和节日,区域内乌江河穿越而过,汉族、苗族、水族、仡佬族等多民族聚居,这里曾是省级一类贫困村,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22年9月入选全国“非遗旅游小镇”。

2016年,为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开展精准扶贫行动,遵义市播州区政府与顶度集团合作开发乌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也就是今天的乌江寨景区,以“东有乌镇·西有乌江”为定位,以“旅游扶贫·活化古村”总体思路,围绕“旅游产业扶贫,文化振兴乡村”,推动乌江寨景区旅游项目开发。

乌江寨景区 王新乔/摄

注重顶层设计,景区思维建设传统村落

围绕传统村落建设和旅游扶贫开发,从2016年开始,进行策划、规划、设计和建设。规划建设强调“四着重”:一是重生态环境水系保护,促进生态和谐,留住青山绿水。现在乌江寨的污水治理系统先进,河道水质优越。二是重乡村风貌复原整理,保护和传承古村落古建筑外观,遵循当地干栏式建筑风格,充分彰显本土化建筑语言,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对原始民居进行修缮、改建或移建,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景区里的辣椒房、烤烟房、陶艺坊、老茶馆等整体形象风貌协调。三是重效益带动群众支持。在景区东游客服务中心区域打造了安置商业街,坚持“公司村民共有、公司指导、村民参与”原则,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合作经营模式,将景区利益与群众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重非遗业态长效发展,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思维来做旅游,在门票、酒店民宿、餐饮、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等方面保证先有收入,推动景区持续发展与古村落建设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形成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乌江寨田园风光 王新乔/摄

聚焦非遗传承,文旅融合丰富景区内涵

景区在业态布局时,除考虑满足游客六要素需求外,积极促进非遗的传播和合理利用,认真挖掘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非遗文化项目植入景区,推动非遗的旅游化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影响力。目前,景区布局了蝴蝶妈妈绣坊、和平染坊、乌纸坊、银器坊、竹器铺、花灯铺、农民画廊、前进茶馆、桐梓泥哨等非遗展览业态,丰富了傩戏、黔北花灯、竹竿舞、独竹漂、打铁花等演艺业态,引进了遵义谢氏鸡蛋糕、绥阳张氏贡面、糖画、面塑等众多美食业态,深得游客喜爱。

乌江寨特色民俗活动 王晓/摄

同时,乌江寨景区以非遗体验为方向,开发研学课程,配备专业的导师团队,通过非遗项目研学活动,让游客和学生感受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

田茂刚表示,乌江寨景区以打造“贵州休闲度假新品牌、旅游乡村振兴新样板”为目标,着力推动旅游与非遗的融合,这是景区发展的重要优势,也是景区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所在。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